标题:心脑血管疾病预防防治,从饮食健康着手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我国最主要的慢性病之一。据统计,每年有数百万人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或致残。因此,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风险因素控制、饮食保健等方面为大家介绍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
一、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危险因素的控制目标
1. 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高血压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根据我国《2018年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推荐,成人血压应控制在<136/86mmHg之内。
2. 调节血脂水平:高脂血症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另一大危险因素,调节血脂水平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血脂异常者应通过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使总胆固醇(TC)降至<4.9mmol/L、甘油三酯(TG)降至<1.7mmol/L。
3. 减肥减重:肥胖是导致血压升高、血脂代谢紊乱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超重或肥胖患者,降低体重有利于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4.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可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戒烟限酒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5. 保持适量运动:适量运动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降低血压、血脂,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人们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
二、少油少盐健康饮食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1. 限盐:过多摄入钠盐可导致血压升高,从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年人每天的食盐摄入量不宜超过6克。以下是一些减少食盐摄入的小技巧:
a. 使用控盐勺,控制家庭用盐量;
b. 尽可能食用新鲜食物,避免购买高钠加工食品;
c. 调味品选择低钠或无盐产品。
2. 限油:过多的油脂摄入会导致血脂升高、肥胖等疾病。以下是一些减少食用油的小技巧:
a. 使用控油勺,控制烹饪用油的量;
b. 选择清淡菜品,尽量少油炸食物;
c. 多采用蒸、煮、炖等方法烹饪。
3. 营养均衡:保持饮食多样化,摄入丰富的膳食纤维、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下是一些建议:
a. 每天摄入充足的蔬菜水果,保证营养均衡;
b. 选择低脂牛奶或豆制品作为钙的来源;
c. 多食用深海鱼类,补充欧米伽-3脂肪酸;
d. 饮食中添加全谷类食品,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综上所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控制危险因素是实现一级预防的关键目标。其次,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减少油盐摄入,保持营养均衡,有助于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在生活中,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远离心血管疾病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