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中老年人健康的一大“杀手”。为提高公众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认识,加强疾病预防和治疗,2020年健康教育讲座以“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为主题,为广大市民带来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和实用性强的预防建议。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探讨心脑血管疾病如何通过少油少盐的健康饮食进行有效预防。
一、科学膳食,从“口”开始
1. 减少盐摄入量:我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成年人的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过量的钠摄入会导致血压升高,从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在日常烹饪中应尽量减少盐的使用,可尝试以下方法:(1)使用低钠盐或无碘盐;(2)用其他调味品替代盐,如醋、蒜、姜等;(3)注意食品标签上的营养成分表,选择低钠食品。
2. 限制油脂摄入:油脂是人体所需的重要营养素,但过量摄入会增加心血管负担。建议控制每日脂肪摄入量在50克以下,主要来源于植物油、鱼油和坚果。具体措施包括:(1)采用低温烹调方式,如蒸、煮、炖等;(2)选用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橄榄油、茶树油等优质油脂;(3)少吃高热量、高脂肪的油炸食品。
3.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水平,改善肠道菌群,预防便秘。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包括全谷类、水果、蔬菜、豆类、坚果等。建议每日摄入膳食纤维量在25-35克。
4. 均衡七彩膳食:均衡膳食是保证身体健康的重要条件。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合理搭配食物种类,实现营养素全面摄入。以下是一个“七彩膳食宝塔”示例:
第一层:谷薯类(250-400克)
第二层:蔬菜水果类(300-500克)
第三层: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品(150-225克)
第四层:大豆及坚果(25-35克)
第五层:奶和奶制品(300克)或相当于量的豆制品
第六层:盐、糖、油等调料限制量
二、生活规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1. 适度运动:研究表明,规律的体育锻炼可降低心血管病的风险。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2. 控制体重:体重过重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合理控制体重,保持健康体型是预防疾病的重中之重。
3.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戒烟和限酒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
4. 心理调节:长期的心理压力会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学会心理调适,保持良好心态对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尤为重要。
总之,通过合理膳食、规律生活、适量运动和心理调适,我们能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在此过程中,《神经退行性预防好帮手》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知识,为大家的健康保驾护航。(点击这里获取更多健康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