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性肾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显示,全球约8.5亿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肾病,每年因慢性肾病而死亡的约有140万人。在我国,慢性肾病的患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因此,普及慢性肾病防治知识显得尤为迫切。
一、什么是慢性肾病?
慢性肾病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肾实质损害、肾功能逐渐减退所形成的病理状态。病因包括原发性疾病(如肾小球肾炎、肾小管间质性肾炎)和继发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肾病病程漫长,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严重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三减指的是哪三类?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慢性肾病患者的饮食应当遵循“三减”原则,即减少钠盐摄入、减轻肾脏负担、减缓疾病进程。
1. 减少钠盐摄入
钠是人体内必需的矿物质之一,但过量摄入会对肾脏造成损害。对于慢性肾病患者的饮食,建议每天摄入钠盐不超过6克,相当于一啤酒瓶盖左右的食盐量。以下是具体措施:
(1)使用低钠盐:在烹饪过程中,尽量选用低钠盐或无盐酱油。
(2)减少外出就餐机会:外食时,尽量避免食用高盐菜式。
(3)学会阅读食品标签:购买食品时,关注其钠含量。
2. 减轻肾脏负担
减轻肾脏负担的关键在于控制慢性肾病患者的血糖、血压和血脂水平。以下是一些建议:
(1)合理搭配饮食:低脂、优质蛋白摄入为主,适量降低碳水化合物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2)规律锻炼:每日保持中等强度的运动30-60分钟,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管弹性。
(3)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加重肾脏负担。
3. 迅速减缓疾病进程
针对慢性肾病患者的治疗,除了药物治疗,饮食调理也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一些建议:
(1)限制蛋白摄入:根据病情需合理调整蛋白质摄入量,一般建议每日每千克体重摄入0.8克蛋白质。
(2)选择优质蛋白:以牛奶、鸡蛋、鱼肉等富含必需氨基酸的食品为主。
(3)加强营养支持: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营养补充,如使用特殊配方乳粉、蛋白制剂等。
三、结语
慢性肾病防治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遵循“三减”原则,调整饮食结构,改善生活习惯,有助于减轻肾脏负担,延缓疾病进程。同时,还需关注病情变化,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推出,为慢性患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让我们一起为了更健康的生活而努力!
神经退行性预防好帮手,愿我们共同关注慢性肾病防治,为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