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慢性肾病防治与合理膳食——基于病理生理学角度的探讨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慢性肾病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本文针对慢性肾病的病理生理学特点,从合理膳食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在预防和治疗中如何调整饮食结构,以降低慢性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关键词:慢性肾病;合理膳食;少油少盐;健康知识
一、引言
慢性肾病(CKD)是一组以肾功能下降和结构性改变为特征的疾病群。据我国流行病学调查,大约有1.3亿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肾脏病,其中约3000万人已经发展到终末期肾病[1]。研究表明,饮食因素在慢性肾病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2]。因此,从病理生理学角度分析,合理膳食对慢性肾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二、合理膳食与慢性肾病的关系
(一)蛋白质量控制
蛋白质摄入过多会导致肾脏负荷加重,而蛋白质营养不良则容易引起肾功能进一步恶化。研究发现,限制高蛋白饮食可以有效减少肾脏负担,降低慢性肾病的发病率[3]。关于合理蛋白质的摄入量,成人每日摄入量为0.8克/千克体重[4],《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慢性肾病患者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0.6-0.8克/千克体重。
(二)摄入优质蛋白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在控制总蛋白摄入量的同时,应尽量选择动物来源的高生物价值蛋白质,如牛奶、鸡蛋、鱼、肉等。植物性蛋白质,如大豆及其制品,也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5]。
(三)调整脂肪摄入
高脂肪饮食可导致脂质代谢紊乱,加重肾功能损害。因此,慢性肾病患者应减少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同时,控制膳食中的钠盐摄入量,有助于降低血压,减轻肾脏负担[6]。
三、少油少盐的健康生活方式
(一)合理烹饪方法
提倡蒸、煮、炖等低脂烹饪方法,避免油炸和烤制。在炒菜时,可先将蔬菜煮熟,再进行快炒,以减少油脂摄入。
(二)适量食用调味品
过多食用盐、糖、味精等调味品会导致体内电解质平衡紊乱,增加肾脏负担。慢性肾病患者应尽量少用这些调味品,可以选用醋、辣椒、姜等食材代替。
(三)科学饮水
合理饮水有助于稀释尿液,减轻肾脏负担。慢性肾病患者应根据自身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控制饮水量。
四、总结
慢性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通过合理膳食调整饮食结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慢性肾病的发病。本文针对慢性肾病的病理生理学特点,从少油少盐的健康生活方式出发,为大家提供了一些具体的防治建议。希望广大患者能提高对合理膳食的认识,从而降低慢性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杨清涛. 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1):189-193.
[2] 张慧君,王丽敏,杨玉华,等. 饮食与慢性肾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7,27(8):1359-1362.
[3] 王志刚,李建生,郑慧娟,等. 蛋白质干预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研究[J]. 中华内科杂志,2015,54(10):841-844.
[4] 李建生,王志刚,张晓晶,等. 慢性肾脏病患者蛋白质治疗的研究进展[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6,36(10):787-789.
[5] 崔彦春,赵宇,黄艳芳,等. 植物蛋白质对慢性肾病营养治疗的临床价值研究[J].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2018.
[6] 袁燕,王明慧,刘春霞,等. 钠摄入量与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恶化的关系研究[J]. 临床检验杂志,2017,35(12):1069-1071.